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10月29日,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作出以上表述。
为何十四五期间要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将遵循哪些原则?如何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近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对以上问题作出回应。
《百问》解释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书中强调称,“十四五”期间“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2036年左右养老保险基金将告耗尽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在2024年出现累计赤字。”《百问》直言。
实际上,学界和公众对养老保险基金耗尽的担忧一直存在。中国社科院去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上述报告分析。
当然,这是研究者在当下政策延续、不作出任何调整和改革的假定条件下对基金可持续情况作出的一种推算。“如果一些改革措施得到落实,基金收支情况得到改善,会推迟基金结余耗尽的时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南都记者说。
《百问》还称,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将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对此,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去年坦言,我国已有2 .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逐年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5个人养1个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个人养1个人。
“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他说
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适应”我国当前预期寿命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已经执行多年。“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规定,是在1978年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不足50岁制定的,同2019年我国人均77.3岁的预期寿命已不相适应,既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百问》指出。
2015年3月10日,时任人社部部长的尹蔚民在全国两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
《百问》一书也列举称,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延迟退休年龄。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澳大利亚计划2029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书中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20年预计达到18%。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将推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而延迟退休年龄则是一个解决的方案。
如何延退?“小幅逐步调整,减少社会震动”
实际上,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都对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提出了要求。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到了延迟退休:“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不过延迟退休改革面临重重困阻,我国近年来也很少再提及延迟退休方案。最近一次在去年8月,人社部通过中国政府网回应养老保险热点问题时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政府是非常慎重的。
人社部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一些国家相应延迟了退休年龄,“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百问》写道,按照《建议》作出的“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部署,“十四五”期间,将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话题每每触动公众神经,多个网络民调声称,90%甚至超过95%的受调查者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延迟退休将注意哪些问题?
“按照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书中写道。
学者:延迟退休年龄的进程将非常缓慢
延迟退休事关职场人士切身利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熠向南都记者表示,延迟退休不仅要考虑养老金收支平衡的问题,还要考虑劳动者的实际状况,比如其是否还有劳动能力,以及市场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等等。
他说,我国市场一直以来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不是很强,未来随着临近退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市场可能会慢慢产生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但这在短期内不会实现,这就决定了延迟退休的进程也是非常缓慢的。“不会一次性延长10年,而是慢慢的、渐进式的。”他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绝大部分学术同行倾向于一年延迟三个月或四个月,这样既起到渐进的作用,又不会像一年延迟两个月、六年才能延迟一岁那样时间过长,也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各个群体能够普遍接受。
同时,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基于法定退休年龄的强制退休制度。按照规定,我国职工只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并且缴纳养老保险达15年以上,方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即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就是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延长退休年龄,就是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阳义南坦言,现在许多反对者与其是在反对延迟退休,不如说是在反对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因此,国家在制定和出台延迟退休方案,应注意把法定退休年龄与领取养老金年龄区分开。
他告诉南都记者,法定退休年龄应该只作为可以开始领取全额养老金的起点,而不是强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应逐步改革强制退休制度,改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将退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严格按精算平衡原则来计算职工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使职工按照自己的意愿、偏好来选择自己的退休年龄。
原标题:2036年养老金或耗尽,十四五延迟退休将“小幅逐步调整”
来源:南方都市报
热搜第一,延迟退休真要来了?有专家建议:从女性开始,从50岁延到55岁
“研究”了8年之后
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
相关话题
#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
延迟退休方案从“研究”到“实施”
历经8年
据《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龄并不一样。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方可退休。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龄在55周岁。
这个退休年龄框架,始于1951年2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50岁。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老龄化状况日益加剧,延迟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人社部同时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
但由于种种原因,八年多以来,延迟退休方案迟迟未定。“当时延迟退休方案之所以没有推出,主要原因是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迟退休,还有一些抵触心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今年8月27日,人社部官网发布答网民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时,还表示“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如今伴随着《建议》的发布,“研究”变成了“实施”,在历经8年之后,延迟退休这一次是真的来了。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摄图网)
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早在2016年2月,人社部就曾表示,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还要按照相关程序报经批准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时表示,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
尹蔚民举例说:“如果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如果第二个人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如此区别对待,分步实施。
尹蔚民介绍,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人社部门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近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提出来已有多年,此次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来还会出台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相对应的政策。
房连泉认为,延迟退休主要难点是要找到合适的时机来推出这个政策,并让社会接受,“这个政策对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周期可能比较长”。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目前,各国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过渡,渐进到位。比如德国2006年通过法律,从2012到2029 年之间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7岁,采取的办法是前12 年每年延长一个月,后6年每年延长两个月。
无论是“小步慢走”还是“小步慢行”,跟《建议》中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都异曲同工,都属于有弹性的延迟退休制度。但是,“渐进式”到底怎么个走法?
目前,业内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先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把女性两档退休年龄统一到一档,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
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最终统一男女性退休年龄。
杨立雄赞同第一种方案,他认为,部分女性50岁就退休,年龄太早,当务之急是应该将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起来。“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统一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在保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基础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报告:支持延迟退休年龄比例增至79%
据中新经纬,11月10日,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举行。报告称,2020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3,相较于2019年的6.15略有回升。据了解,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倾向于对发展第一支柱有更高的认同度,而对于发展第三支柱的认同度仍然不足,养老保障三支柱的平衡发展离不开居民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具体来说,近五年,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明显提高,报告显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单一年龄标准的退休制度很难适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在年龄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弹性。政府可以适时推出渐进式的延长退休政策。
报告建议,在退休规划上,从企业角度,可以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福利、技能培训及退休帮助,但仍有必要在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退休准备财务建议、更灵活的退休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陈秉正特别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大流行更凸显了制定后备计划、为生活中不可预见的事件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个人退休准备计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保险、应急现金储蓄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在退休前后为维持财务状况稳定发挥关键作用。